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Sensitometry 感度測定

Way Beyond Monochrome 2
Introduction to Sensitometry 感度測定簡介 (p110)
A graph is worth a thousand pictures

   感度測定是用來測量感光材料的靈敏度的科學。最常用來描述底片和相紙的特性。進代的攝影師很少甚至不想學習感度測定,但是此複合的基礎知識領域可以有效的幫助了解不同的底片和相紙隊曝光和顯影的變化。
   特性曲線Characteristic Curves Fedinand Hurter Vero Driffield 1890年發展出來,故稱為H&D Curve….

Characteristic Curves 特性曲線
   2,3 是底片及相紙的特性曲線,兩者都是非線性的,顯示恆定量的曝光不一定產生恆定量的密度變化。一開始的曝光增加只相對應很小量的密度變化,此區域稱為"趾部toe"。中間常數變化的曝光值幾乎對應到一定量的密度變化,此區域稱為”midsection"。最後一段當曝光量再增加時只會引起極少量的密度變化,此區域稱為肩部shoulder”
   相紙的曲線比底片還不線性,通常有較長的toe和較短的shoulder,曲線由其材料特性而改變。有的底片/顯影劑的組合可以強調底片的肩部以壓縮影像高光部分,有的組合可以強調趾部,壓縮陰影。

Exposure and Density 曝光與密度
 有些攝影師不喜歡使用對數(log)來看特性曲線,所以他們在水平軸使用"stop或乘除2來顯示曝光增加或減少。工業上使用參數2當作所有曝光的基本變化量。每一個stop的變不像我們熟悉的光圈aperture或快門shuttterISO序列。
   技術上來講較常用Log對數來替代,因為容易轉換。log 2約等於0.3,意味著增加一級曝光就是曝光增加對數值0.3。增加兩級曝光增加0.6,三級增加0.9。對數增加3.0表示曝光相差10級。所以只要把曝光值除以0.3就知道曝光相差幾級。
   垂直軸顯示底片或相紙濃度相對應不同曝光值的反應,對於底片我們關心其透射密度(transmission density),對於相紙我們關心其反應(reflection density)。載特性曲線上使用對數,讓我們在水平和垂直軸都使用相同刻度,在階調重現時很有用。
   底片的絕對透射密度(absolute transmission density)的零點不存在。因為底片使用聚乙烯為片基本身就有約80%的透射率,所以有其先天材料上的密度,減掉此基本透射率後,稱為負片的相對透射密度(relative transmission density),此數據真實表示了對於曝光或顯影的反應。在曝光或顯影上,當底片的濃度只能讓50%的光線穿透時,此時的透射密度為0.3(:請參考Ansel Adems論攝影一書,當透光度50%時透射度是1/2,則不透度(opacity)=1/透射度=2,則密度 = log透射度 = log 2 = 0.3,當曝光相差一級使透光度減低一半,此時透光度25%時透射度是1/4,則不透度(opacity)=1/透射度=4,則密度=log透射度=log4 = 0.6以此類推 (p132))。每當測量出濃度增加0.3時透射度(transmission)就減半,所以當透射密度0.6時光線的透射率就減半到25%,透射密度0.9時光線的透射率就再減半到12.5%。對於底片的相對透射密度的實際限制數值是1.5,表示其曝光值足夠紀錄10級曝光。(: ??? 應該是3.0才對, 1.5/0.3=5???,還是我不懂?)
   像紙的絕對透射密度(absolute transmission density)的零點也不存在,因為此表示對高光的100%反射率,但是近代相紙只能最到約90%反射率,所以相紙有大約0.05的反應密度。……中間解釋0.3同底片。現代相紙的最大反射密度約2.1或更低,因為肉眼很難分辨1.9以上的黑色階調變化。
   
數位相機的感度測定 (…)

彩色噴墨相機的感度測定 (…)

Black & White 黑白底片概述

Black & White film      底片概述
2012.1.21 魏嘉輝

1.      底片的組成
       

2.      底片感光顯像基本原理
感光乳劑(Photographic emulusions)由許多懸浮在明膠(gelatin)中的鹵化銀晶體所組成。鹵化銀具有感光性,當照射光線時會和附近的晶體結成塊,光線愈強,結的團塊也越大,此時軟片上看不見的影像稱為潜影(latent image)

底片處理有三個程序:顯影、急制及定影。
顯影時顯影劑(Metolhydrouinone)會把曝光後的鹵化銀晶體轉化成金屬銀沉積在片基上。曝光越多的亮部會形成較濃黑的色調,曝光較少的暗部則形成較淡的色調。
定影:底片顯影後,底片上剩餘的鹵化銀晶體仍會和光線產生作用,故必須使用海波(hypo=硫代硫酸鈉)移除之。


3.      感光度與粒子
   有的底片只要少許光線就可以拍攝,有些則否。關係到此光線靈敏度的稱為底片感光度,英文用 ASA(American Standards Asociation) DIN(Deutsche Industrie Norm)表示,例如 ISO 100/21度底片寫成ASA 100DIN 21,在數位相機上都用ISO表示。其數值介於50~25600之間,成2的倍數增加,意味著感光度每次差兩倍,實際拍攝時可以讓快門速度加倍,或光圈減一級。ISO = 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
    
    
         但是感光度卻和底片上的粒子粗細成反比,意即高感度底片呈現的粒子顆粒比較大,低感光度底片的粒子比較細緻。此問題一直到1982年柯達公司研發出T粒子(Tabular grain薄殼粒子)後才打破,其薄又扁的粒子除了提升單位鹵化銀的受光面積外還加了透光性,使底片清晰度增加。此底片稱為Tmax(Kodak)Delta(Agfa)底片。
 Ps.Kodak公司於2012/1/19聲請破產保護(附件1)
     

4.      底片Size : 常見的底片有幾種規格:
4.1        5*7底片, 8*10 底片
4.2        4*5 底片(如下圖 ),大小為 12.1*9.6cm ,是單片包裝的,必須用大型蛇腹相機。一般用來拍正片後直接輸出成大海報。

4.3        120或稱中片幅底片,大小有6*6cm, 645 = 6*4.5cm, 6*7,6*8等幾種。常見機身有Hasseblad , Rolleiflex , Mamiya RB67 等。


4.4        135底片,大小2.4*3.6cm, 這是一般使用者使用的底片。常見的135相機為Nikon, Canon, Pentax, Minltox, Contax, Leica 等 。


5.      正片與負片:底片沖洗後呈現實物互補色的稱為負片(Color Negative film),適用於單一張底片大量沖印,底片寬容度也較大即使拍攝時曝光誤差1級都還可以補救。呈現顏色與實物一樣的稱為正片(Color Resersal film)或幻燈片(Color slide),按一次快門就只有一張正片,不易重製。
彩色負片的名稱多為 kodakcolor , Fujicolor , Sakuracolor
彩色正片的名稱多為 Kodakchrome , Fujichrome , Sakurachrome professional

6.      底片種類 (Sample,以我手上現有的為主…)
6.1 薄殼粒子Kodak Tmax軟片:() 120格式Tmax ISO400 Black & White Negative Film專業用($125,一捲可拍126*6照片)() 135格式Tmax ISO400 B&W Negative黑白片($120,可拍36)
 

6.2 彩色120規格 柯達EKtacolor Negative film ,ISO 160, 5捲裝,每捲可拍6*6底片12張。($125*5)

6.3  120底片沒有鐵殼,他使用一捲長長的黑紙捲住底片,使用時把片頭插入底片被蓋的捲片槽後,慢慢捲好多圈就可以把黏在導引紙上的底片帶出來。照片上面的數字會出現在相機的一個小小窗口,讓攝影師知道現在拍的是第幾張。


Ref:
1.      安瑟亞當斯論攝影
2.      蔣戴榮, 進階黑白攝影
3.      李昱宏,冷靜的暗房
4.      林家祥,彩色攝影的表現


附件一:
不敵數位洪流 百年柯達聲請破產
TVBS 2012120日 下午11:02
美國百年老店,稱霸底片市場的柯達,在19日正式在美國聲請破產保護,一代底片巨人,卻落得破產下場,全是因為難敵數位時代的潮流,也沒有積極轉型。
目前負債高達67.5億美元的柯達,已經向花旗銀行取得9.5億美元金援,現在就靠著變賣手上1100多項的專利,換取現金,調整營業模式,謀取最後一線生機。
廣告片段:「突然間很難找到那些你留下來的回憶。」
重要時刻總少不了拿起相機記錄下來,早在還是黑白電視時代,底片大廠柯達已經廣告強打,曾經叱吒風雲的美國百年老店,現在卻面臨破產的命運。民眾:「我們將會很想念它。」CNN主播:「柯達已經在美國聲請了破產保護,因為柯達要在數位時代中奮鬥出一條生路。」
已經130歲的柯達,在1881年由喬治伊士曼創立,很用心的取了個響亮的名字。攝影專家:「他事實上在取名字時,就知道要在全世界用各種語言都能念出,因此取名叫柯達,每個人都能唸出柯達。」響亮的名字,的確為柯達帶來驚人收入,底片生產一盒接著一盒不停包裝,80年代攀上全盛時期,柯達在美國市占率高達9成,員工多達14.5萬人,還被列為道瓊30指數成分股。行銷專家:「現在的情況是沒有人能成功的在相片市場賺錢。」
隨著數位相機的時代來臨,底片需求量大減,柯達風光不再,去年股價更是暴跌92%,連1美元都不到,面臨被道瓊踢下市的危機。CNN記者:「這是暗房,老實說現在很難找到這種地方了,但是它是不管35釐米底片,或是中型底片處理的地方,而且底片曾經是柯達數十年來的核心事業,然後柯達在1975年,產業革命研發出數位相機。」
褪色的底片事業,柯達近年來只能勉強守住印刷產業,去年9月柯達公司總資產達51億美元,負債卻高達67.5億美元,
除了聲請破產保護之外,已經向花旗銀行取得9.5億美元金援,暫時周轉來換取時間,把手上值錢的1100項數位專利變賣換錢。富比士雜誌編輯:「這些專利將會很值錢,因為不只數位相機、電話,還有電影工作室以及其他的製作公司,都會用到這些專利。」紀錄你我成長的企業巨人,沒有搭上時代轉變的列車,最後只能下王朝背影,走入歷史。

分區曝光系統介紹Introduction to Zone System

Way Beyond Monchrome 2
Introduction to Zone System ,  p105

Visualization 想像
Zone system的第一步是在攝影者的心中想像最後的場景是怎樣。攝影師眼見場景,開始將有意義的部分在心中設定成想要完成的圖片。最亮的部分不能白過白紙,最暗的部分不能黑過紙張的黑。如圖1。攝影者就可以將心中的影像記錄成結果。為了得到此結果,底片曝光及顯影必須能支援此系統。

Exposure and Development 曝光與顯影
(**重點中的重點**) the shadow density of a negative(針對負片) is largely controlled by the exposure, whereas the highlight density depends more on the length of development time.底片的陰影濃度由曝光控制,高光部分的濃度由顯影所控制。Expose for the shadows and develop for the hightlights曝光決定暗部,顯影決定亮部(負片)
1890Ferdinand Hurter Vero Driffield提出。
: 請對照p32(Basic printing..)”for high-quality prints(針對相紙) to ‘expose for the highlights and control the shadow with contrast’ (ps.減少曝光值使亮部更白,使用不同號數相紙可以使暗部變的更黑)

Expose曝光
使用1度反射式測光表可量測每一個點的曝光值。一般的入射式測光表是針對Zove5設計的,會使Zone3區曝光過度,使用者必須自行作曝光補償兩級。

Contrast對比
Normal contrast 一般對比:?低對比:例如起霧的清晨,最暗和最亮區域差別不大。高對比:例如太陽下的沙灘和陰影。
** 考慮低對比情況,假設可辨識的暗部在Zone3,有階調的亮部在Zone8,相差8-4=5,比我們想要的階調5級還小,此底片被標示為N+1,缺少那一級表示此低對比的底片的對比需要經過補償以增加之。
針對高對比情況,如果高低對比從3~8,與預期相差2,此時此底片標示為N-2,表示需要減少底片的對比兩級。

Development顯影
高光跟陰影在化學反應過程中的速度不一樣。高光在顯影中發展迅速,並且持續建立負像濃度。但是陰影部分顯影之後會延遲下來。所以陰影濃度的部分顯影速度中等,高光部分的濃度持續增加。
所以高對比的底片需減少曝光時間,以避免高光部分太密集以致無法印相。減少的顯影時間影響了陰影部分 to the point that exposure must be increased to prevent underexposed shadow  (???  是說高對比底片比較厚,所以印相時需要增加曝光時間,以避免曝光不足?但是減少顯影時間不是已經使陰影部分變薄了嗎 ???)
低對比的底片需要增加顯影時間,以建立足夠的高光部分濃度。此增加的時間不會顯著的影響陰影部分,而是使高光部分發展足夠的細節,以使印相時有階調。


Zone System vs Automated Metering
(ps.本章結用範例在講 站在白色穀倉前的白馬 站在黑色穀倉前的黑馬在使用Zone system曝光 vs 使用自動曝光計之下有什麼不一樣的曝光結果。
Zone system可以精準的講出白馬在Zone7,黑馬在Zone3。但是自動測光系統使用平均值測光,一律看成18%灰度的Zone5,所以白馬跟黑馬曝光後都是灰馬。)

Challenging the test of time 時間的挑戰

Way Behind Monochrome 2
Archival Print Processing 影像保存處理程序
Challenging the test of time 時間的挑戰  , P35~P53
翻譯: Steven Wey 豆花.101.5.1

Fig 1: 遵循此建議處理FC相紙可以得到最大的保存品質與期限。使用RC相紙需將顯影時間降到90sec,兩次定影各45sec,助洗2min,調染後水洗4min
**此時間是針對 Fiber-Base 相紙 (RC相紙必須減少時間)
步驟
時間
處理程序
註解
1.      顯影
Developer
3-6
依照供應者提供的時間、強度及指數顯影時間,持續的腳到顯影FB相紙
顯影程序是將銀鹵化物還原成金屬銀。未感光的銀鹵化物會在定影程序中被移除。
2.      急制
StopBath
1
輕輕的攪動以停止顯影程序
急制液是弱酸性或檸檬酸,用來快速中和鹼性的顯影液,使顯影過程急速停止。也可以用清水。
3.1st 定影
1-2
使用硫代硫酸銨定影液。在定影過程中攪動並選擇性的短暫清洗。
未感光的銀鹵化物部分仍有感光性。所以必須使用定影液溶解掉剩餘的銀鹵化物。
(1st定影+Rinse+2th定影請看本文…)
4.Rinse
1
5.2nd定影
1-2
6.水洗
Wash
10-60
洗掉過剩的顯影液,以減少調染時污染及高光減損。
使用硒調染液前水洗10分鐘就足夠。單程序直接調染至少需要水洗30分鐘。
7.調染
  Toner
1-8
依供應者提供的時間操作
為長久保存影像,使用硫化物、硒或黃金調染液是重要的。其將敏感的銀影像轉變成穩定的銀化合物。
8.水洗
  Rinse
5
輕微的飄洗以移除剩餘的調染液
調染液會污染助洗濟及減輕其效用。快速的漂洗移除調染液殘留也減少硫化物調染時的高光損失。
9.助洗
WashingAid
10
依供應者提供的建議稀釋及時間操作
這是長久保存影像的重要程序,其盡其所能的移除剩餘的定影液。
10.水洗
  Wash
30-60
使用水盤水洗單張照片,使用垂直清洗器水洗多張相片。水流量約0.015g/m2
定影後的相紙仍殘留可觀數量的定影液、硫代硫酸銀化合物,水洗過程可以替代出這些化學成分,使降低到可以永久保存以保護穩定的銀影像。影像的壽命會和殘留的定影液成反比。
11.堅膜液
  Stabilizer
1
依供應者提供的建議稀釋及時間操作
堅膜液會吸收氧化物對可溶解銀的攻擊。可提供影像保存更多的保護。

Developer 顯影
顯影程序是將銀鹵化物(sulver-halide)還原成金屬銀。未感光的銀鹵化物會在定影程序中被移除。
RC相紙的建議處理時間(依順序)是:顯影90sec,急制1min,定影45+45sec,水洗10minTone 1-8min,水洗5min,助洗液2min,水洗20-60min,堅膜液1min

Fixing 定影
相紙的感光混合物的成分是不可溶解的銀鹵化物(sulver-halide)。在定影程序中,已經感光的銀鹵化物會被依照感光比率還原成不同濃度的金屬銀。但是未感光的銀鹵化物部分仍有感光性。所以必須使用定影液溶解掉剩餘的銀鹵化物。
商用定影液的主成分是硫代硫酸鈉or硫代硫酸銨,通常稱為海波hypo”,全名是硫酸氫鈉次硫酸鹽,以前稱硫代硫酸鈉是錯的。定影液裡還有其他成分。大部分定影液是酸性定影液,用來中和鹼性的顯影液。
1st定 影時已經作了大部分移除工作,但是顯影液可溶解的硫代硫酸銀及其複合物影響無法完全的定影,因為定影液的處理能力已經耗盡。所以使用全新的第二次定影可以 洗掉殘餘的鹵化銀。中間可選擇性的清洗動作用來減少兩次間的藥物污染。定影的時間必須足夠移除所有殘餘的鹵化銀,但是又不能太長以致於藥水滲入紙基裡面。 可以用以下的定影處理時間測試來測量出最佳的定影時間。

Fixing Process / Fixer Strength 定影處理/定影強度
科達公司建議相紙定影液的強度只需底片顯影液強度的一半。Ilford則說可以一樣。其實是科達用較低強度定影液配合較長定影時間,Ilford則用較短時間配合較濃的定影液。
2.
顯示2-4分鐘的定影時間不會產生任何可見的密度損失,但是太長的處理時間會減損影像密度,尤其是高度銀沈積的部分。但是肉眼對於中間調及高亮度部分的密度損失較敏感。

3b.顯影時間的test strip,數字部分是顯影時間。好的試條可以看出2-3條可分辨的條紋,其中第一個條紋稱為最小的可顯影時間(ex.30-35sec),將此時間加倍後成為安全顯影參數。

Toning / 調染
Toning 會將影像的銀粒子轉變成惰性的銀複合物,可保證影像不會因環境改變而過早劣化。可保護的程度跟被轉換的程度有關,ISO18915建議為防止調染的影像被氧化,至少需轉換67%。無可諱言的,調染不可避免的會改變影像的色調和密度。所以有些放相者會使用像是Agfa Sistan銀堅膜劑來後洗,以避免之。
常用調染劑有三種:硫化物調染劑、硒調染劑及黃金調染劑。白金調染劑因為價位高,但是does not provide increased image protection in return ??
除了這些還有鐵(藍色調染劑)、銅(紅色調染劑)及染料調染劑。但是這些調染劑會減低影像的預期生命,所以只被考慮做美學創作。
** 注意多種調染劑又高度化學毒性或有致癌的可能性,請注意安全性。
 
7. Toning protects the images against premature deterioration, but cause an unavoidable change im image tone and density.

Sulfide Toning 硫化物調染
為了美學理由,攝影學很早就使用了硫化物調染。其可以有效的將金屬銀轉換成更安定的銀硫化物。分為單步驟(棕色)的調染or兩步驟-漂白與再顯影兩種。直接調染提供夠強的影像保護與最低的影像顏色變化。
間接調染雖然無可避免的改變顏色,但產生幾乎永恆的影像保護。其第一步驟漂白程序將影像變成淺淡的銀溴化物,再經過調染液重新顯影成深褐色的調性。


Indirect Sulfide Toner間接硫化物調染液
1.      硫化鈉調染液例如Kodak Sepia Tiner……有減低反差及延伸對比範圍的優點。
2.      無臭調染液:使用 thiourea(thiocarbamide) 對暗房較友善(不臭吧!)
3.      Direct Sulfide Toner : Polysulfide綜合型調染液,ex Kodak Brown Toner
4.      Hypo-alum toner會產生葡萄酒色調性,深受攝影家喜愛。
未沖洗乾淨的殘餘的銀鹵化物在經過硫化物調染過程中,會造成高亮度影像流失。為避免此損害,FB相紙必須先完全的定影及水洗。包括硒調染液在內的直接調染需要至少30min水洗。
在間接調染的漂白程序前,至少需要60分鐘水洗,因為才於的定影液會在調染液尚未重定影前就先分解漂白液的高光部分。故漂白程序後高度建議充分的水洗。

8.上:使用Agfa Multicontrast Premium RC相紙,無調染,可看出漂白程序造成陰影及高光密度減低,甚至已經破壞所有高光區域。下:使用Kodak Brown Toner調染後表現比沒有調染的好。

Selenium Toning ()
Gold Toning:黃金調染液可以產生精緻的藍色陰影及粉紅色或橘紅色高光色調。
Combination Toming()

Washing 水洗程序 (WBM2,P45)
為了長久保存印相,需要水洗程序降低殘餘的硫代硫酸鹽濃度。即使經過調染程序,仍舊有太高的硫代硫酸鹽會影響長久保存。水洗程序的目的是降低硫代硫酸鹽濃度到0.015g/m2 以下。水洗程序可以快速的移除紙張表面的硫代硫酸鹽,但是移除進入紙張內的硫代硫酸鹽就比較困難。必須用擴散程序來處理。如圖九所示,硫代硫酸鹽濃度經水洗程序 之後,會因擴散作用移除到水中,直到平衡,之後沒有更多的擴散作用發生。擴散作用是指數式的因時間而減少。意味著接近平衡後的擴散作用將非常低。
所以盡量減少訂影時間及使用助洗劑(Washing aid)是有用的。助洗劑被稱為hyper-clearing agents,用來幫助釋出並吸受硫代硫酸鹽及有效的減少水洗時間。使用助洗劑可以減少50%水洗處理時間,尤其對FB相紙更是建議。
但是助洗劑不是海波移除器,因為殘留些微的硫代硫酸鹽某種程度有助於協助保存影像。其內含的氧化物反而會損壞影像,尤其是過度水洗的FB相紙。使用簡單的水槽及流動的水水洗單一相紙可以有效的包存相紙,但是水洗多張相紙將會耗費不可計量的長時間,建議使用垂直多槽水洗器,其分別獨立的水槽可獨立 的水洗相紙,其水流量可以在5-8min內完全更新全部的水,增加水流量不會增加水洗效率,反而會造成不可預期的損壞,會造成不想要的紊流圖案,造成不規則的水洗品質
水洗溫度介於20-27C是最理想的,若水溫低於20度需增加水洗時間。
  

Image Stabilization 銀影像堅膜劑
Agfa 發表了銀影像堅膜劑,稱為Sistan。內含硫氰化鉀(聽起來就很毒), 可以把銀鹵化物轉變成無機銀複合物,以避免其還在膠狀狀態時把可移動會汙染銀影像的銀離子轉變成穩定的硫氰化銀。此產生的銀化合物對光不敏感,也可在調染 時化學地保護影像不被破壞。銀影像堅膜劑用於最後的水洗之後,會留在膠狀物內會與任何氧化銀重新作用以保護影像。另外的產品是 Fuji AgGuard Tetenal Stablinal


Print Drying and Flattening 相紙乾燥及整平
最終程序後潮濕的相紙可將相紙放在一個平整的玻璃上再用橡膠刮除器刮去兩邊多餘的水分,此玻璃需比相紙每邊大1/4英吋以上,並要邊緣處理以避免傷手。此時相紙的膠膜還很敏感必須清柔的處理及移動以避免刮傷。
乾燥相紙時FB需面朝下,RC需面朝上放在乾淨的塑膠網上。RC室溫乾燥時間約10min,FB至少需要2-4小時,或使用相紙乾燥器30min。使用木夾或吊掛都會在相紙上留下痕跡。
…..(FB相紙平整..)

Print Deterioration 印相劣化
印相劣化是步驟性過程。銀影像因氧化變成游離的銀離子,經過濕度溫度變化慢慢累積到足夠量。銀離子轉變成銀分子,在結合成膠狀的銀顆粒,使影像變棕色。
RC相紙比FB相紙更容易變色,因為其介於紙基和感光乳劑中間的聚乙烯膠狀層會持續的釋放游離銀離子到紙基,造成印相劣化。另外RC相紙的聚乙烯膠狀的二氧化鈦色素會被光線分解成三氧化鈦及氧氣,加速影像劣化,尤其是密封在玻璃框裡面的相紙無法排出此氣體。新一代的相紙多有包含抗氧化物以避免此種劣化。

Print Storage 印相處理、拿取及保存的建議
1.      使用新鮮的藥水。無例外的需完整的定影、保護性的調染,完整水洗及堅膜。
2.      最少化印相拿取,避免雙手的油脂及酸接觸。使用乾淨棉花、手套等。避免在印相上方講話(避免口水)
3.      將有價值的影像儲存在低光線、少氧及無酸環境中。或放在無酸保存簿或使用金屬及玻璃保護之。
4.      儲存及展示環境必須無氧化物及無化學, ,
5.      控制溫度在20C相對濕度30-50%,勿放在頂樓或地下室。避免直接日曬。

Image Permanence 影像恆久性